易教网-合肥家教
当前城市:合肥 [切换其它城市] 
hf.eduease.com 家教热线请家教热线:400-6789-353 010-64436939

易教网微信版微信版 APP下载
易教播报

欢迎您光临易教网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合肥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!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,打造合肥地区请家教,做家教,找家教的专业平台,敬请致电:400-6789-353

当前位置:家教网首页 > 合肥家教网 > 学习方法 > 家长该不该逼迫孩子去“分享”?

家长该不该逼迫孩子去“分享”?

【来源:易教网 更新时间:2024-06-06
家长该不该逼迫孩子去“分享”?

分享:一种亲社会行为

分享是人类的一种亲社会行为,人们通过主动自愿地与他人共享资源来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。对幼儿来说,分享是建立良好伙伴关系和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。真正的分享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:孩子必须是主动自愿的,与他人共享资源,通过分享行为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。

分享并非天生的行为

分享并不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行为,也不能确保一直保持下去。在不同阶段,分享意识和行为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。我们应该客观看待这种差异,而不是盲目要求孩子去分享。研究发现,年龄较大的儿童更愿意分享,更慷慨。年龄较小的孩子,分享意识较弱,分享行为也较少。直到七八岁,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和实施分享行为。

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

分享不仅是一种社会化行为,还能帮助孩子形成对自己持有物品的安全感。在孩子与他人分享之前,必须让孩子明白这个物品仍然是属于自己的,并获得孩子的同意才能引导他们去分享。此外,分享还能营造亲密、信赖和和谐的氛围。孩子需要信任和关爱对方,建立亲密的感情才能形成分享行为。在日常生活中,父母在言传身教中给孩子树立榜样,当孩子做出分享行为时,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。同时,在教育孩子分享的过程中,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,如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,教育他们轮流玩耍,外出时多带一些玩具以及与小朋友之间进行交换。

分享行为的注意事项

在教育孩子分享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。首先,不要给孩子贴上“小气”等负面标签,这会让孩子形成“小气”的认知。其次,不要对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,要接受孩子的成长阶段,并平静地面对现实。最后,不要强迫孩子分享,这会让他们对分享产生反感,甚至影响他们的安全感。我们应该相信孩子,在社会化程度提高的过程中,他们会愿意与他人分享。

对于3岁前的孩子

要求三岁前的孩子做出分享行为是不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的。在三岁之前,孩子的行为没有复杂的动机,他们要么不喜欢某个东西,要么不明白“我的”概念。只有当孩子明白所有权的概念后,才能逐渐学会分享。因此,对于三岁前的孩子,不必刻意强迫他们分享,因为他们还没有分享的概念和能力。我们要相信孩子,随着他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,他们会越来越愿意与他人分享。